背景:
大约在2000年,输入法领域迎来“万码奔腾”的时代,全中文操作系统尚处于构想阶段;汉字改革的各种主张争议不断,并持续至今。
中文在输入法、计算机操作系统乃至信息系统的发展中,始终面临交互性与易用性上的兼容性挑战。
几乎所有信息系统都基于以英文为核心的拉丁文编码标准,Unicode的早期发展便是基于ASCII字符集。汉字因笔画复杂、字符数量庞大,使编码和输入效率问题一度成为中文信息技术的难点。
因此,汉字改革的讨论不可避免地与信息技术的局限性和需求相互交织。受英语的强势地位和其主导的技术环境影响,不少人认为中文体系,包括汉字改革,应遵循拉丁化路线。
然而,中文在信息技术领域并非完全处于劣势。中文文字系统兼具表意与表音功能,这一独特特性为构建基于汉字形音特征的新文字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例如,利用字形和字音设计基础符号,可以快速掌握其发音规律。同时,汉字的笔画和部件蕴含了大量信息,为基于独特编码和特征提取的汉字处理技术开辟了创新路径。这些汉字特性暗示着,中文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后发优势。
中文文字的文化属性同样不可忽视。在文创产业日益融合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文化与技术的协同发展成为构建中文信息生态的重要方向。通过文化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中文文字系统的新形态需要具备满足文化价值的创造和传播,并为技术发展注入动力。
缘起
——全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梦想
结合文化与技术特点,经过24年的探索,我研发出基于二进制与筹算符号,融合汉字音形编码的拼音文字体系——华语通文,简称通文。
该文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和应用,是一套人机交互协议,详见 《人机交互协议白皮书》
实际上,以上对文化与技术领域的分析和结论,并非一开始便明朗,而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这些结论尚未在通文获得广泛市场认可之前,仍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中文的文化属性是否能够在新文字中体现,仍然存在疑问。因为如果新文字未能有效传播并获得广泛认可,它的文化属性也难以形成。因此,我认为文化属性需要通过不断打造和传播来实现。
然而,不论如何,全中文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始终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这套系统正在稳步发展和完善,展现出实现这一梦想的巨大潜力。
通文体系的创新:
这套系统通过创新拼音文字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兼容现有及历史信息系统标准。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了更统一、高效,并适应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
重新定义了传统文字的概念,赋予文字多模态特性:
文字不仅仅是书写符号,更是连接人类书写、机器交互与智能识别的多维信息载体。同时,字体设计不仅仅面向人类阅读,还支持视觉、触觉阅读以及肢体语言等多模态交互形式,从而扩展了文字的应用边界。
历史
发明人:梁宝立
成都鱼爻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华语通文是经本官网公布的符号系统设计,旨在达成推动中文发展、文化创意应用和科技领域标准(包括信息技术及人机交互领域的标准)。
成都鱼爻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底,我们坚定地致力于推动华语通文相关标准制定、运营推广和服务。旨在为中文世界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为中文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提供支持。我们的使命是构建一个融合创新、文化和科技的生态系统,以促进中文的繁荣和多样性。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为中文语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更多
微信公众号